台媒曝大S树葬残酷事实,由亲人将骨灰倒入,一年后要进行翻土
2月10日,台媒报道大S准备树葬,但树葬的背后可能隐藏了一个残酷的事实。
大S身后事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
更多的声音则集中在对小S的批评上,认为她处理姐姐后事的方式过于草率,缺乏对逝者的尊重,甚至有人直言其“人设崩塌”。
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原来小S将骨灰盒放置家中,以及在大S女儿害怕草地的情况下仍选择树葬。
大S的离世,将其家庭内部的矛盾推向了风口浪尖。

从遗产纠纷到抚养权之争,再到骨灰处理方式,一系列争议接踵而至,使得这场告别仪式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大S的丈夫具俊晔在处理后事上的表现也令人质疑连连。

他第一时间并非关注妻子的身后事安排,而是忙于澄清关于遗产和抚养权的质疑。
S一家操作也令人好奇,最初她将大S的骨灰盒放置在家中,声称是为了方便与姐姐沟通,这一做法不仅遭到了邻居的反对,也与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格格不入。
在邻居的抱怨和公众的质疑下,小S又改口称大S生前希望树葬,并申请了树葬。
这种前后矛盾的说辞,以及过于随意的处理方式,让人不禁怀疑其动机。
大S的女儿小玥儿从小就害怕草地,而树葬区域通常都与草地相关。
小S在做决定时,似乎并没有考虑到女儿的感受,种种细节,都让人感受到大S家人在处理后事上的草率和不妥。
网友甚至质疑小S是想利用姐姐的骨灰来“捆绑”前姐夫汪小菲。
近年来,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,树葬、花葬等环保殡葬方式逐渐被大众所认知。
在台湾地区,政府也积极推广这些新型的殡葬形式,倡导节约土地资源,回归自然。
然而,环保理念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,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境,观念与现实的冲突时常发生。
树葬字面上理解是将骨灰埋葬于树下,让逝者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根据台北殡葬从业者的说法,实际操作流程相当简单:工作人员搬开石头,露出事先挖好的洞穴,亲属将骨灰倒入或撒入,最后将土封上。
但这看似简单的流程中却暗藏着很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。
骨灰与自然的融合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。骨灰中含有熟石灰、磷酸钙等物质,在潮湿的土壤中容易凝结成块,难以分解。
一年后,甚至几年后,园区需要进行翻土,这些成块的骨灰会被再次翻出,甚至需要二次火化。
这与“回归自然”、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”的理念相去甚远,更像是一种对家属的心理安慰。
树葬的后续管理也是一大难题。由于没有碑文和标记物,家属在日后想要悼念时,往往难以找到具体的安葬位置。
环保的初衷,却可能导致亲人无法寄托哀思,这无疑是一种讽刺。
树葬的便捷与环保,是以牺牲后续的管理和悼念为代价的。
虽然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,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,例如骨灰难以降解、后续管理不到位、难以满足家属悼念需求等等。
也正是因此,很少人去世后会希望自己亲人将自己的尸体进行树葬。
球盟会APP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,环保殡葬的推广将面临巨大的阻力。
这也不禁让人好奇,大S生前的遗愿真的如小S所说是树葬吗?
最后,让我们再次对大S表达敬意,愿她在另一个世界安息。